赤峰学院学报(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)
主办单位: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
国际刊号:1673-2596
国内刊号:15-1341/C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62000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

【摘 要】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,新课程的实施下,为了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,教师需要转变观念、转变角色、完善教学方法。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怎样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。

  【关键词】新课程;思想品德;教学方法
  新课程的实施,使得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中,让教学和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空间。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怎样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呢?
  一、教师要转变理念,转变角色
 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,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,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,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、执行者。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的,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。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、最直接、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,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。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,每一节课,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前“教书匠”的身份。而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,改变自己的角色。她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,而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、组织者、支持者和作者。她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一次次地教学,也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、不可侵犯的老师了,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、一块儿学习、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。
  二、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
 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以探究性教学为基点,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。探究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,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,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,以自主探究为途径,以合作讨论为形式,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,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一种教学模式。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,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知识、明白道理,能举一反三,把知识内化为能力。在教学中,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活动时间,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。进行探究性学习,寻找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是教学的关键。
  三、有效运用合作学习
  1.树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
 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,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理念的指导思想,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,尊重并重视学生在合作式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,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,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,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走向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调研,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,与此同时要将合作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,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,科学合理地编排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。
  2.创建以合作为主的课堂探究情境
  创建以合作为主的课堂探究情境,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,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主动性和积极性,提高小学生的合作热情。在情境创设过程中,教师要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,运用多媒体、音乐等素材对合作学习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氛围渲染,在情境设置和创设时要优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,并具有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。例如,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亲情这一内容的讲解中,学生可以扮演不同家庭角色,从中获得对亲情的感知,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,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。
  四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引导
  情感和观念是一切行为的先导,对人们一切行为活动起着支配作用。由此可见,一切道德行为受道德情感及观念的支配。道德行为是人们道德素质及道德水准的主要体现。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中,便可了解到这个人的综合道德素质。新课标指出,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,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一门课程,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学习做道德高尚的人。因此,在教学活动中,教学需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指导和训练,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情感、道德认识等体现于现实道德行为中,促进学生内心感知与理念同实际社会行为同时发展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、高尚的道德行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最终目标,也是新课标最重要的指导思想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需从学生的个性、认识能力等具体情况出发,结合生活实际行为,充分利用教学资源,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或参加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,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训练和培养自身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,促进综合道德素质的提升,做个对国家、社会有用的人。
  五、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机制
  我们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,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,开放教学内容、放评价形式,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、自我认识、自我感悟、自我教育,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,如何开展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,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近几年我在评价品德与生活的方式、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改革,教学中采用“评价目标多维化、评价标准多样化、评价方式差异化、评价主体多元化”的“开放性”的品德评价机制,明显提高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。
  总之,教法的选择,要因教材而异,因学生而异,因教师而异。在实际教学中,应注意教法的多样性,各种教法要互相渗透,有机结合,综合运用,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。
  参考文献:
  [1]王加盛.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[J].教育教学论坛,2012年26期.
  [2]裴永伟.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探析[J].学周刊,2012年32期.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赤峰学院学报(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赤峰学院学报(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